| 在日本的宫崎县,矗立着一座名为“和平之塔”的建筑,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祭拜。然而,这座塔的背后,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它并非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,而是日本在其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后期所建造的。听到“和平之塔”四个字,难免会让人觉得刺耳,因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日本通过侵略战争获取了大量的财富,而他们居然把这些财富塑造成“和平的象征”,将其作为纪念之物。然而,事实上,这座塔的底部,埋藏着中国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巨大损失——238块珍贵的石头,这些石头是日本在侵略过程中掠夺自中国的文化遗产。尽管我们的爱国人士一再要求日本归还这些遗物,但日本政府始终置若罔闻,未作回应。那么,为什么这座塔会成为这一段血腥历史的象征?这些石头又为何会被埋藏在这座塔的地下? 每当有中国的爱国人士前往“和平之塔”时,他们常常手举横幅,写着“还我南京古石”六个大字,呼吁日本归还那些被强行掠夺的文化遗产。这些抗议者大多来自“南京市民和平之旅代表团”,他们的目标明确,就是希望在日本的这座“和平之塔”前,能够将中国失去的几块珍贵古石取回。这个“和平之塔”建于1940年,那时正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面爆发阶段。除了“和平”这一名称,它还隐藏着另一个更具侵略性质的名字——“八纮一宇”。如今,关于“和平”这一说法几乎没人再提及,而“八纮一宇”却已成为这座塔的真正标志,甚至刻在塔的正中央作为其正名。 展开剩余74%“八纮一宇”是什么意思呢?为了理解这一名称的真正含义,我们可以追溯到中国古籍《列子·汤问》。其中提到,“八纮”指的是八方极远之地,泛指整个天下;而“宇”则除了表示宇宙外,还有疆土、国境的含义。因此,“八纮一宇”的含义可以理解为,试图将整个世界纳入一个统一的统治之下。在日本人的眼中,这意味着他们将占领世界,成为全球的霸主。通过这个名字,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当时的侵略野心,这座塔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宣誓日本将展开无休止的扩张战争,致力于为天皇开疆拓土,最终成为地球的“王者”。 有意思的是,“八纮一宇”并非出现在抗战时期,而是在明治三十六年,那个时期的日本学者田中智学将“八纮”与“宇”这两个字结合,表达了日本想要成为世界霸主的野心。明治时期的日本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压力,为了摆脱外来压迫,日本开始了彻底的现代化转型,力图成为强者,甚至通过侵略扩张来实现这一目标。由于日本资源匮乏,土地狭小,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资源丰富的大陆。日本自甲午战争后便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,逐渐积累了初步的财富,并以此为基础,进一步扩张其领土。 至于为何在建塔时,日本要将中国的古代石头埋在塔下,这与日本的迷信文化有着直接关系。日本人崇尚迷信,他们认为祭祀和神明的庇佑对于国家命运至关重要。因此,在修建这座塔时,他们不仅希望通过象征“和平”来缓解国内的战争压力,还期望通过埋藏这些有“特殊意义”的石头来“镇魂”,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神灵的庇佑。这些石头大多来自中国的历史遗址,如南京的明代故宫、长城、黄鹤楼等,它们曾是中国文化的象征,然而在战争中却遭遇了日本的蹂躏和掠夺。 战争结束后,尽管日本在全球范围内遭到了谴责,许多军国主义的象征性建筑被摧毁,但“八纮一宇塔”却依旧存在。日本甚至将其重新包装,伪装成“和平之塔”,并保留了其中的“民族和谐图”等争议性内容。为了掩盖历史的罪行,塔内的武神像和雕像被撤除,但那幅象征日本心中“和平”的画作仍然留存。而这一切,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下的产物。事实上,这座塔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和平,而更是日本对自己侵略历史的隐晦展示,象征着他们在战后仍未放弃的扩张梦想。 日本政府对于中国爱国人士的要求一再忽视,甚至公然撒谎称这些石头是“友好邻国所赠之物”。而宫崎县的官员则试图为这一行为辩解,称这些石头并无特别含义。然而,正义之士并没有沉默,纷纷用横幅表达抗议。尽管如此,日本政府依旧拒绝归还这些石头,继续将这座充满争议的塔作为“和平”的象征进行维护。 “和平之塔”下埋藏着的不仅是被掠夺的石头,更是侵略历史的见证。238块石头,象征着中国的痛苦和牺牲,而日本却依旧无视这些历史,继续在这座塔前举行祭拜。对于那些曾经为这片土地付出生命的灵魂,这座塔和它所代表的“和平”,注定是永远的讽刺。 发布于:天津市
|